cover

高中文言文63个固定短语用法详解

2022年01月06日 17:38 • 高中语文

A1.安…乎(哉、也…)?怎么…呢?例: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2.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谏》)3.得以能够。例: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而这五个人也能够(修建大)坟墓(被重新安葬),在大堤之上(立碑)列出他们的姓名。】(《五》)4.独…邪(欤、与、耶、哉、乎…)?表疑问,常表反问。难道…吗?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现在(您的)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这)又是为什么呢?】(《齐桓晋文之事》)5.得无…乎(耶、也……)?表推测,恐怕(大概)…吧?该不是…吧?例: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触龙说赵太后》)\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促》)E6.俄而不久,一会儿。例: 俄而梦醒烛灭,人静更阑。【不一会从睡梦中醒来,吹灭蜡烛,夜深人静。】(《山庄玩月记》)\俄而近窗来窥,目光睒闪。【不一会靠近窗户来偷看,目光明亮闪烁。】(《聂小倩》)7.而况何况,况且。例: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臣虽然十分愚笨,(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明智的人呢?】(《谏》)8.而已罢了。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如此罢了。】(《劝》)9.不(否)…则…如果不…就…例:不效则治臣之罪。【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出师表》)F10.非…而何?不是…又是什么呢?“非诸侯而何?”:例: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大事又是什么呢?】(《子路……侍坐》)H11.何乃为什么竟。例: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你)怎么竟如此见识短浅!这女子不讲礼节。】(《孔雀》)12.何其为什么这么;多么。例: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到了对天发誓,剪下头发,眼泪沾湿了衣襟(的局面),多么的衰败啊!!】(《伶》)13.何所…?相当于“所……为何?”“所”与其后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何前置”。例: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所用为何)【我不知道您牧羊,用处是什么呢?】(《柳》)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所似为何)(《旅夜书怀》)14.何以…?相当于“以何……?”根据什么…?凭什么…?例:王问:“何以知之?”【赵王问:“(你)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呢?”】(《廉》)15.何为…?相当于“为何……?”为什么…?例: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孟东野的来信、耿兰的丧报,为什么在我的身边呢?】(《谏》)16.何…为(焉、也……)?…干什么呢?为什么…呢?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季氏将伐颛臾》)\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现在人家正像刀和砧板,我们就象鱼和肉,为什么要告辞呢?】(《鸿》)\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节操,而使自己被流放呢?】(《屈》)17.何…哉(焉)?怎么…呢?什么…呢?为什么…呢?例:王笑曰:“是诚何心哉!”【王笑道:“这真是什么心理呢!”】(《齐》)\不然者,我何辞焉!【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能推卸(责任)呢!】(《柳》)18.何…之有?倒装结构,有什么…呢?例: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这就像把肥肉扔给饿虎,有什么作用呢?】(《信》)

cover

课内文言文:《三峡》《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训练与答案

2022年01月06日 17:38 • 高中语文

阅读《三峡》、《与朱元思书》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 解释加点的字。良多趣味( ) 属引凄异( )泠泠作响( ) 经纶世务者( )2. 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视觉:听觉:表达效果:3. 甲文先写山,后写水,层次井然。写水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乙文则是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顺序写的。4. 甲乙两文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5. 甲文总写三峡的特点是什么?乙文总写富阳到桐庐的山水特点是什么?分别用原文语句回答。6. 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假如你是一位投资者,根据两文介绍的特点,你将如何让开发这两个地方?请简要回答。[参考答案]1.真,实在 接连不断 形容水声的激越 筹划,治理 2.视觉: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表达效果: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3.夏、春、冬、秋(或季节);先总后分(或总分)。 4.两文都做到了动静结合,都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去写景,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5.甲: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乙: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6.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7.在三峡修建水利工程,同时搞旅游开发。在富春江到桐庐一带搞旅游开发。(要抓住两个地方的特点来谈)

cover

课内文言文:《岳阳楼记》阅读训练与答案

2022年01月06日 17:38 • 高中语文

阅读文言文《岳阳楼记》(节选),回答文后问题。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 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 然则然则北通巫峡:____________ ②去国怀乡:____________③南极潇湘:____________ ④连月不开:____________2.写出上文中的对偶句。3.阴晦凄凉的景致带给登楼者的感受是什么?4.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第二段所表达的览物之情。5.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原因。6. 翻译画线的句子。① 以物喜,不以己悲。② 斯人,吾谁与归?7.“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8.“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9.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10.作者动静结合描写月夜美景,请你描绘一幅“盛夏月夜图”。【参考答案】1.①既然这样,那么。 ②离开国都。 ③尽。 ④放晴。2.衔远山,吞长江。北通巫峡,南极潇湘。日星隐曜,山岳潜形。3.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4.感极而悲。5.文章重在表述作者的见解,不着重在写景状物。6.①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②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7.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8.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9.抒发作者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10.提示:可用现代汉语,也可仿文言风格。

cover

2012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归纳(10篇)

2022年01月06日 17:37 • 初中语文

2012年中考课内文言文复习(10篇)一、《三峡》1、文学常识: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2、实词:自:从。空谷传响:回声襄:漫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献:山峰。良:实在、真。肃:寂静。属:连续。引:延长。绝:消失。素;白色旦;早晨。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嶂:像屏障一样的高山。朝:早晨。清荣峻茂曦月:阳光,月亮。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阳光……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的水。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续)绝:久绝(消失)。自三峡……(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绝献(山峰):极自非……(如果)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阻绝:断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6、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的倒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7、结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9、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11、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

cover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伤仲永[答案]

2022年01月06日 17:36 • 初中语文

阅读文言文《伤仲永》,回答文后的问题。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与在文中的意思。(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2)贤于材人远矣( )(3)不能称前时之闻( ) (4)固众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初极狭,才通人B. 未尝识书具 默而识之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渔人甚异之D.忽啼求之 予尝求古人人之心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4.学了本文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乃父之过”,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谈谈你的理由。【参考答案】1.(1)文采和的道理 (2)有才能的人 (3)相当 (4)本来2.C3.(1)他的父亲认为仲永这样做有利可图,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2)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不够。4. 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二“不使学”,从而使仲永失去了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cover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岳阳楼记(二)[答案]

2022年01月06日 17:36 • 初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岳阳楼记》阅读文言文《岳阳楼记》,完成1-5题。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唯,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项;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范仲淹是__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增其旧制 制:( ) (2)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 )(3)前人之述备矣 备:( )(4)去国怀乡 去:( )3.第3、4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请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你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北宋(或宋朝)《渔家傲》2.(1)规模 (2)同“嘱”(嘱托) (3)详尽 (4)离开3.意思对即可。示例(1):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 示例(2):悲景色阴晦,喜天光晴明。4.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5.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cover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三峡[答案]

2022年01月06日 17:35 • 初中语文

阅读文言文《三峡》,回答问候的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 良多趣味( ) (2)林寒涧肃( )(3)属引凄异( )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中用“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3. 昔日郦道元笔下的三峡,如今因三峡工程更加闻名于世,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请你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写一段导游词,向前来观光的游客介绍三峡的风景特征及时代变化。【相关链接】新华网三峡工地5月20日专电(记者江时强、刘诗平)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三峡大坝建成后,大坝本身就是一道壮丽的景观。北京三峡游的线路一直在追踪三峡大坝的建设进程。导游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 真的(实在) (2)寂静 (3)连接 (4)飞奔的马2.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树,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3.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4. 示例: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cover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试题(二)

2022年01月06日 17:35 • 初中语文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黑龙江绥化)阅读文言文,回答10-13题。(11分)【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选自《与朱元思书》)【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岳阳楼记》)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轩邈: (2)把:11.翻译下列语句。(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上下天光,一碧万顷。12.请从【甲】【乙】两文中分别找出两个体现览物之情的四字短语。(2分)【甲】 【乙】13.从【甲】段或【乙】段选文中,选出你喜欢的一个写景的句子,试加以赏析。(3分)10.(1)高远,这里作动词用,比高远。(2)持、执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11.(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2)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评分说明:(4分)每小题各2分。12.【甲】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乙】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评分说明:(2分)每空1分。13.示例: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写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冷冷水声,悦耳动听,给人以视觉听觉的美感。(湖北黄石)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第6-10题。(15分)【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选自《曹刿论战》)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2)公将鼓之( )(3)虽千里不敢易也( ) (4)今日是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作用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能辨我是雄雌D.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8.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此庸夫/之怒也 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C.臣未/尝闻也 D.下视/其辙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而君逆毒人者,轻寡人与?(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0.这两篇文章都记叙了弱国和强国之间的斗争情况,运用相同的方法塑造出了不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以弱胜强的原因。认真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填写下面表格。(3分)人物 人物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曹刿唐雎6.(1)虚报(2)击鼓进军(3)交换(4)这样(每空1分)7.B 8.B9.(1)可你违背寡人,(是因为)轻视寡人吗?(主要得分点是“而”“逆”“轻”“与”,每点0.5分,共2分)(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以实情判断。(主要得分点是“狱”“虽”“察”“必”,每点0.5分,共2分)10.人物 人物性格特点 塑造人物的主要方法曹刿 深谋远虑(远谋) 语言描写唐雎 不畏强暴(敢于斗争)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