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2022年08月31日 08:49 • 初中语文

  中考文言文知识点——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而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3)窥镜,谓其妻曰      窥镜:照镜子  (4)徐公何能及君也      何:疑问代词,怎么  (5)皆以美于徐公        以:认为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没有谁  (7)能面刺寡人之过      面刺:当面指责  (8)能谤讥于市朝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9)时时而间进          时时:常常,不时     间:间或、偶然  (10)期年之后         期年:满一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来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3.(2019?十堰)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①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悦诚服。  ②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

cover

初中文言文阅读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

2022年01月06日 17:35 • 初中语文

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文后的问题。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与在文中的意思。(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3)期年之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试用《出师表》中的四个词语来概括:□□□□4. 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你联系实际生活谈一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偏爱 (2)指责 (3)满一年2.(1)(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察看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2)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严重了。3.开张圣听4.(1)人贵有自知之明;(2)善于接受别人的意见;(3)批评别人要讲究方法。

cover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试题(一)

2022年01月06日 17:35 • 初中语文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课内文言文试题原题及答案(安徽)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誉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驰:。(2)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5)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 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 的原因。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14.(5分)(1)驱车追赶。 (2)第二次。 (3)倒下。 (4)指责。。 (5)即使。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6.(2分)齐鲁长勺之战 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17.(4分)(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

cover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2022年01月06日 17:35 • 初中语文

2012年中考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安徽)曹刿论战(节选)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誉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 驰:(2)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3)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靡:(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5)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1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16.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2分)《曹刿论战(节选)》第一段,叙述了 的经过;《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第一段,邹忌分析了 的原因。17.曹刿指挥作战,邹忌委婉劝谏,结果怎样? (4分) .(1)曹刿指挥作战的结果:(2)邹忌委婉劝谏的结果:14.(5分)(1)驱车追赶。 (2)第二次。 (3)倒下。 (4)指责。 (5)即使。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6.(2分)齐鲁长勺之战 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17.(4分)(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贵州安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7 题。(19 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① 又何间焉 ② 牺牲玉帛③ 池非不深也 ④ 亲戚畔之

cover

课内文言文阅读训练: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

2022年01月06日 17:33 • 高中语文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文后的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邹忌是__________时期齐国人。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私我也( )3.通过与徐公比美一事,邹忌发现了自己不能得到妻妾客准确评价的原因,随即,邹忌入朝见威王,其目的是什么?4.邹忌以自己切身感受来委婉劝谏,使事理由深奥变浅显,由复杂变简明。邹忌劝谏的结果怎样?5.有人说邹忌是有“智”之人,你认为邹忌之“智”体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参考答案】1.战国2.(1)长,这里指身高(2)偏爱3.是帮助齐威王分析受蒙蔽的原因。4.齐威王纳谏,齐国政治日益清明,国势日益强大,燕赵韩魏来朝。5.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精于思考;巧于讽谏。(意对即可)

cover

文言文阅读训练:《邹忌讽齐王纳谏》[答案]

2022年01月06日 17:32 • 高中语文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回答问题。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本文选自《》,相传为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西汉时期经整理,编为三十三篇。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2)王之蔽甚矣3.从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邹忌是一个怎样的人?4.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请说说这两件事之间的关系。5.邹忌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劝谏齐王取得成功的?请谈一谈邹忌的劝谏艺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参考答案】1.战国策 刘向2.(1)通“熟”,仔细。(2)受蒙蔽3.有自知之明,注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也能正确对待别人,不偏听偏信。4.邹忌从生活小事中悟出深刻道理;邹忌讽谏并获得齐王认可,齐王实现“大治”。第一件事是第二件事的前提,第二件事市第一件事的结果。5.从生活小事设喻、类比推理出国家大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使齐王自己明白了个中道理。启示可围绕讲话要懂得艺术、技巧;根据对话者身份、地位不同使用恰当的方法、语气等回答即可。

cover

《邹忌讽齐王纳谏》知识归纳

2022年01月06日 17:30 • 高中语文

一、文学常识《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本文写的是邹忌通过与徐公比美悟出了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威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它主题思想明确,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就在于他有自知之明。二、文言词语(一)一般词语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修:长,这里指身高。昳(yì)丽:光艳美丽。 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窥(kuī)镜:照镜子。孰:谁。 孰与:与…比谁更…,表示对比。 甚:极了。 及:赶得上,比得上。复:又。 旦日:明日,第二天。 若:如。 明日:又过了一天。孰,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私:动词,偏爱 畏:害怕 欲:想要寝,躺在床上。 朝:朝廷 见:拜见。 诚:确实。知:知道。 以,动词,以为,认为。 于,比。方:方圆。 莫:没有人,没有谁。 四境之内:全国之内(的人)。 蔽,受蒙蔽甚:厉害 面刺,当面指责。 过,过错。 者,代词,相当于“……的人”。受:同“授”。给予,付予。 谤讥,指责、议论。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让……听到。 间(jiàn),间或,偶然,有时候。进:进言劝谏。 时时,不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 诚:确实(二)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服,名词作动词)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cover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2016年济宁市中考题)[答案]

2022年01月06日 17:25 • 初中语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2016年济宁市中考题)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1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 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仔细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缺点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D.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间:间或,偶然11.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A.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相与步于中庭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D.万钟于我何加焉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忌 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译文:(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文:13、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3分)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选自《古文观止》)【《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2016年济宁市中考题)答案】10.(2分)B11.(2分)D12. (1)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美?”(2)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4分)13. 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3分)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