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初二地理上知识点——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2022年08月31日 11:01 • 初中地理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五个积温带的区别】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产生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冬季冷和热的地方】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52.3 C);热的地方是海南省;  【我国夏季冷和热的地方及三大火炉】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高气温49.6C);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时间分布:夏秋多春冬少;空间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四类干湿区的区别】    三、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随着季节变换风向,并且风向相对的风。  【冬、夏季风的区别】    【季风气候的特点】低纬地区气温高、温差小,降水多;高纬地区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雨热同期。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气象灾害】    【降水形式的区别】    四、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多样性的原因及其优势】  1、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多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我国五种主要气候类型的区别】  

cover

初二地理上知识点——第三章&第二节 土地资源

2022年08月31日 11:01 • 初中地理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征】  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三大林区】    【四大牧区】    三、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做到合理利用、节约耕地、保护耕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cover

初二地理上知识点——第四章&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2022年08月31日 11:01 • 初中地理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  林业: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  畜牧业: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总称为畜牧业;  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农业各部门的分布】    【主要农作物的南北地区差异】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①与城市或工矿区的距离;②市场需求量;③农业技术装备;④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三大平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  

cover

初二地理下知识点——第六章&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2022年08月31日 11:01 • 初中地理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第二节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1、东北地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人口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发达的地区人口多,其中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人口较为稠密。平原地区人口多,山地地区人口偏少。  2、东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主要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赫哲族等。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多的少数民族。赫哲族是我国 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有吃生鱼的饮食习惯。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旗装。  3、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纵横交错的铁路连接着全区各主要城市和工矿中心。  4、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特别是哈大线(哈尔滨-大连)、滨绥线(哈尔滨-绥芬河)、滨洲线(哈尔滨-满洲里)。  5、哈尔滨市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沈阳是东北大的综合性城市中心和交通枢纽。1大连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港口,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门户,素有“北方香港”的美誉。

cover

初二地理下知识点——第五章&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2022年08月31日 11:01 • 初中地理

第五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二节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一、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民族以汉族为主,有蒙古族、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区内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渭河平原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主要的地形区有东北、华北平原、渭河平原和黄土高原。东北平原以肥沃的“黑土地”著称;华北平原有黄河、淮河、海河冲击而成,故又称黄淮海平原,其与黄土高原一起被称为“黄土地”。山脉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太行山,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组成。3、气候:位于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400--800之间,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的河流有黑龙江(结冰期长),松花江、黄河(含沙量大),淮河、海河等。北方地区由于缺水,对工农业生产不利。  4、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建立了东北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此外,太原、郑州、西安、兰州都是北方的重要的工业中心。  5、北方地区是目前我国大的能源基地,主要的能源以煤和石油为主,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等皆为特大型油田,其石油产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陕西的榆林是我国新兴的能源矿产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都很丰富。  二、南方地区  1、南方地区: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青藏高原以东的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三大地区。东临黄海、东海,南邻南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民族以汉族为主,本区西部分布有30多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多的省份。  2、地势:本地区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主要的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等。  3.、气候: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南部有小面积的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本地区的河流,长江、珠江水量大、汛期长(珠江长),含沙量小。平原地区河湖众多,水网纵横,具有典型的南国水乡特色。★★  4、南方地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南方地区物产丰饶,是全国大的水稻、生猪、柑桔、茶叶、桑蚕、甘蔗、水产和热带作物的产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是我国举足轻重的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有“鱼米之乡”之称。★★  5、海南岛南部、台湾岛南部、广东的雷州半岛和云南南部是我国热带作物的主要产地(基地),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热带作物产区,主要的热带作物有天然橡胶、椰子、咖啡、胡椒、剑麻、油棕。海南岛是国内主要的产胶区,天然橡胶的产量要占到全国的六成左右。

cover

初二地理知识点:聚落与环境

2022年08月31日 11:01 • 初中地理

聚落与环境  (1)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布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形态  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分布呈条带状。  (4)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 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cover

初二地理知识点:世界的语言

2022年08月31日 11:01 • 初中地理

世界的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是世界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1)世界语言的分布    (2)使用人数:汉语13亿多;英语4亿多;西班牙语约3亿。  (3)使用范围: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广的语言。

cover

初二地理知识点:世界气候类型

2022年08月31日 11:01 • 初中地理

世界气候类型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