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 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  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 注意点:  (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初中化学
中考化学复习资料:燃烧与灭火的误区分析,误区一: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  分析: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绝大部分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发生的,如木炭、硫、磷、铁、镁的燃烧。但有些燃烧就不一定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这些化学反应都具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因此燃烧不一定都有氧气参加。  误区二:燃烧不能在水中发生,因为水可以灭火  分析:只要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在水中仍然可以发生燃烧现象。如往80℃的热水中加入一小块白磷,然后往白磷附近通入氧气,就会发现白磷在水中燃烧,因为此时白磷燃烧的三个条件均已满足。  误区三:燃烧时必须有火焰产生  分析:有许多燃烧发生时,可燃物以固态形式直接与氧气反应,这种燃烧只发光、放热,或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如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因此燃烧不一定产生火焰。  误区四:燃烧不一定发光、发热  分析: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所以燃烧必须发光、发热。  误区五: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分析:不一定。燃烧属于化学变化,许多物理变化也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如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电炉通电后也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但都不是燃烧。  误区六: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分析:不一定。如自行车轮胎爆炸、高压锅爆炸都属于物理变化。一般由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误区七:可燃物的燃烧与爆炸是两个化学反应  分析:可燃物的燃烧与爆炸是同一个化学反应,两种不同的反应现象。  误区八:发现室内液化气或煤气泄漏,应赶紧打开排气扇把气体排出去,或打电话报警  分析:打开排气扇或打电话都有可能产生电火花,将泄漏的可燃性气体点燃而发生爆炸,因此不能这么做。正确的做法是先将阀门关闭,再打开门窗通风。进屋时最好将鞋子也脱掉,以免摩擦产生静电,这样做会更安全。  误区九:燃烧与缓慢氧化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其生成物是一样的  分析:不一定。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反应发热、发光,瞬间反应完毕;缓慢氧化只放出热量,不发光,反应时间较长。有些物质如镁、铝在发生燃烧和缓慢氧化时,都生成一种物质。但有些物质如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的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时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为红色固体。  误区十:灭火时可采用“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方法”  分析: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一般情况下是固定不变的,应该采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方法,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误区十一:发生火灾时都可用水扑灭  分析:电源或电器设备着火时,由于自来水能导电,所以不能用水来扑救。油锅着火也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油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

推荐文章

中考物理|初中物理8种测量仪器的基本使用规则

初中阶段的基本性实验主要是指8个基本仪器的使用,这8个...

挂靠合同

甲方:营业执照:注册地址: 邮政编码:法定代表人: 职...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