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别视角看丁玲小说中的身体书写
20 世纪20 年代是丁玲小说创作的初期阶段。当时...
1.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2.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岳阳楼”说明了什么?(滕子京被贬巴陵郡,却积极治理巴陵郡,说明他是怎样的人?)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有为地治理政事,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与一般迁客不同。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目的:为了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景自然转入抒情,引发下文的议论,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4.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点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范仲淹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已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的、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高尚品德。
7.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
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示例:①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②欧阳修与吏民同醉同乐。
9. 选文第二段结尾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请你用自己的话并结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看到天气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气不好,景色悲凉以己悲。
观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0. 赏析下面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赏析: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极写洞庭湖浩大的气势。
11. “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进”指的是_____,“退”指的是_____;“古仁人”能够做到“进亦忧,退亦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原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2. 根据你的积累,请写出文中的“前人”描写洞庭湖景色的一个完整诗句。
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3. 岳阳楼风景管理处拟在门票上印制“岳阳楼简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代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
示例: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登上此楼,可以观赏洞庭湖的壮美景象。历代文人墨客登临抒怀,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曾写下千古绝唱《岳阳楼记》,岳阳楼因此闻名天下。
14. “古仁人之心”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迁客骚人形成了对比。
15.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
围绕“湖水接着远山,吞吐长江,浩瀚宽阔,无边无际”回答即可,可以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
16.第三段与第四段所写的景、所抒的情有什么不同?
第三段描写了阴雨晦暗的景象,表现了悲凉的心情;第四段描写了晴朗明丽的景象,表现了欣喜的心情。
17.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围绕“以天下为已任,忧国忧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奋发有为,奉献社会等”回答即可。
18.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古仁人不同于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9. 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表达了什么情怀?
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来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远大抱负。
20. 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示例1: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示例2: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
(判断+理由+联系实际。或辩证地思考,答“有时能”“有时不能”,只要理由恰当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