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史中考虽然只有30分,但是能多一分是一分!首先,答题技巧是建立在熟读课本的基础上的,在掌握答题技巧前,请务必熟读课本至少2遍以上,做好框架提纲。

中考历史考试范围及题型

一、考试范围:

中国历史1-4册,世界历史1-2册,共6本书。其他一律不能带,且书中不可夹纸,贴纸也不行!抄在书上没问题。

二、中考历史题型:

按题型分:

  1. 填空题:(每小空1分)
  2. 简答题:(2-4分不等)
  3. 论述题:(最后一题6分)

按内容分:

  1. 史料题:(一般为第一、第二大题)按实物,地图,文献等,判断时间、地区、人物、事件、性质归类等。
  2. 材料分析题:(第一、第二大题的最后一小题)根据材料谈谈观点;什么事件的原因/影响;根据......,你会选择什么史料/材料?简述理由。等等。
  3. 论述题:第三大题的后一小题结合材料进行论述或者表达观点等等。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1. 优先关注阿拉伯数字,即优先关注历史年代和数据;
  2. “穿衣戴帽”是重点,关注标点符号(括号、引号、书名号)的作用;
  3. 排除法,绝对化的选项一般都是错的;
  4. 省略号后面有答案,否则也会被省略;
  5. 抓大放小抓主流,有全集时不选子集;
  6. 矛盾的互补选项中必有一个是答案;
  7. 答案一般是主流,陌生选项不靠谱;
  8. 看见什么选什么(考查的是历史现象);
  9. 看见什么不选什么(考查历史本质、规律、特点);

二、问答题答题技巧

1. 性质分析: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如辛亥革命性质分析:

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

由资产阶级领导,具有一定群众基础,采取暴力革命手段;

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国,却被袁世凯篡夺胜利果实,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完全成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2、影响或意义=(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1)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如第三次工业革命影响:

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等等。

(2)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如十月革命的影响:改变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无产阶级专政;鼓舞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等。

(3)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如两次鸦片战争的文化影响:“西学东渐”、产生“中体西用”思想、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近代教育、爱国主义文学兴起等。

3、判断成败及原因

(1)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2)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3)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败:

从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君主专制的直接目标看,取得了成功;
从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根本任务看,它并没有达到;
从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后继精神、满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
从失败根源分析:包括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局限和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4、经验教训或启示:(经验+教训)→启示

(1)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国共合作:

从经验看,国共两党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

从教训看,必须掌握领导权和武装;

由此得到启示是合作要以斗争求团结……

(2)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如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现状;

生产关系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注意综合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结合……

(3)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如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在革命或建设实践探索中不断的发展等。

5、历史评价=(积极因素+消极因素)史实+结论

(1)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如评价李鸿章:

首先是其身份属性即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

接着按方面和时间顺序阐述其在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中法、中日战争的具体事迹;

对其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最后得出全面的结论。

(2)事件、事态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三、具体答题思路&方法: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

文字表达

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

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

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

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

注意四点:

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

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

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

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

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

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7.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

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

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8.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

因此,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

第四,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

第五,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9.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 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2) 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3) 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0.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

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

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推荐文章

读书·书单:《后宫·甄嬛传(全7册) 》作者:流潋紫

基本信息书名:后宫·甄嬛传(全7册)作者:流潋紫标签:...

中考化学必背方程式重点:水和氧化物

水  1.水、蒸馏水是纯净物、化合物和氧化物。矿泉水、...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