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永远奔腾

  ——— 论巴金小说《家》及其文学史意义

  一、 富有激情的情感表现者

  纵观巴金的小说及其散文创作,情感的表现始终是其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他是名副其实的情感型作家。这种个性贯穿其一生,从而形成了区别于其他作品、作家的重要特征。“每一个作家走向文学,都有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文学的独特见解”。

  1929 年,巴金携小说《灭亡》步入文坛,随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于从旧家庭挣脱出来的年轻巴金来说,社会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他更加透彻地认识到了旧“家”的残酷、专制、黑暗,从而成为他创作取之不尽的素材宝库。觉新、瑞珏、梅、鸣凤、婉儿、淑珍等,这些年青的生命都是“不必要的牺牲者”,而他们却成为即将崩溃的旧制度的殉葬品。《家》中充满了家长制的勾心斗角、尔

  虞我诈、腐败堕落、道貌岸然、伦理说教。掀掉高公馆华丽的外衣,裸露的尽是贪婪和欺诈。《家》中早已潜藏着暗涌的激流,觉慧成为旧家庭锁链上最薄弱的一环。他的出走,宣告了新生力量的成长,他汇入了时代的潮流,使革命队伍不断壮大。巴金常说:“我是‘五四’的产儿。“五四”运动催促了年轻巴

  金的成熟。同时,丰富的社会生活,使他由鸣凤的悲剧想到了人的悲剧并开始了新的跨越,用理性的眼光批判造成人的悲剧的社会根源。由批判高公馆这个“小家”上升到“大家”———摧残人的旧制度。他感到一种生活的热情不断在燃烧,生活逼他拿起了笔记录《家》的爱与恨、欢乐和痛苦。他拿起文学的武器讨伐“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碍社会的进化和人性的发展的人为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

  二、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文艺领域的现实主义指的是一种基本的文艺主张、创作态度、创作原则与创作风格。《家》写的是一个大家庭的崩溃,未涉及工人运动、统治者对农民的剥削,缺少国民党当局痛恨的宣传鼓动。用巴金的话来说;“要是写的太明显,也许书就不能送到‘孤岛’青年的手中。”但《家》及后来的《春》《秋》,反抗旧制度、旧礼教的思想一以贯之。《家》有浓厚的生活基础,是巴金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成果,继承了文学“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传统。巴金不是简单生硬地

  配合运动,充当时代的传声筒。对此,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文艺应该起两个作用,潜移默化、塑造人们灵魂的作用和宣传的作用,而主要的应该是前者。宣传只是为了配合斗争的需要,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主要的还要起教育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属于塑造灵魂的东西。”那些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塑造灵魂的东西是作为文学家的巴金馈赠给读者的———勇气、力量、希

  望、光明,是永远奔息不止、无可阻挡的激流。典型塑造是现实主义的美学目标。《家》选择了高公馆这个象征封建主义堡垒的典型环境,塑造了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三个典型人物。以家作为透视社会的窗口。这种独特的创作方法在他四十年代的长篇小说《寒夜》中进一步得到展示。通过社会生活的再现,在描写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由此导致的命运结构,这些都是切中腠理的透视,将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文学家的艺术良心

  “对一个作家来说,最重要的是艺术的良心。”在巴金的作品中,充满愤恨的人似乎在控诉,充满友爱的人似乎轻声在诉讼衷肠。一种不吐不快的情感困扰着他,他不得不拿起笔来记录生活中悲欢离合的一幕幕。在《家》中,觉新的原型来源于他的大哥李尧棠。他的服毒自杀,深深地刺激了年轻的巴金,所以在塑造觉新的形象时,他希望为觉新这一类人指明一条路,至少让他们看见前面的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从而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对梅、瑞珏、鸣凤,巴金充满了同情和悲愤。这些本该享受美好爱情的女性,

  在旧制度和礼教的摧残下失去了她们的青春、爱情以致生命。她们生为人,但过的却是压抑人性的非人生活。这是

  一个文学家本着艺术良心,再现现实,揭示病苦,表现人性,控诉旧制的英勇之举。值得同时代和后世作家继续弘扬的美好品性。

  总之,巴金的《家》在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塑造的典型人物为现代文学画廊增添了绚丽的一笔,他的人道主义是黑夜里的一盏长明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及作家的情感始终贯穿其作品。记住巴金,怀念巴金!

  (《文学界·历史回廊》,龙瑶)

推荐文章

中考化学知识点之二氧化碳收集方法

  收集方法:  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

中考英语词汇专项练习:一词多义(八)

shy 作形容词,意为"害羞的,羞怯的".在句中作表语...

评论区(暂无评论)

我要评论

昵称
邮箱
网址
0/200
没有评论
可按 ESC 键退出搜索

0 篇文章已搜寻到~